(一)注意生产场所选址。选址尽量靠近水源,建设好引水、喷灌水设施,以积蓄雨水、山泉水。日常栽培要节约用水,采取喷淋、滴灌等方式。菇棚建造要利于保温保湿。
(二)科学接种。接种穴深则装菌多,有利于增强抗旱能力,减少外界温差对种穴底部种块的刺激,成活率得到提高。
(三)适时散堆、移堆。把温度较高地方的菌棒转移到楼下、泥房、通风良好的房间。注意散堆,以三角形或井字型堆放,减少菌棒堆放层数,保持室内通风。散堆、移堆最好在晚间进行,注意尽量轻拿轻放
(四)遮阳、通风。每天晚上8时到次日7点对房间进行强制性通风换气,尽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33℃以下,避免室温在33℃以上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~3个小时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%左右。
(五)正确处理烂棒。发现有烂棒、杂菌感染的马上拣出集中堆放,不要随意丢弃,以免相互感染和污染环境。
(六)重新利用培养料。对培养料质地还较好的烂棒可暴晒处理,重新用于生产香菇、鸡腿菇或其他高温品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