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黄菌段催芽与林下管理
将菌段移入遮阴棚内,边开口边整齐摆放,开口位置在菌段中部以上1/2处,用壁纸刀环菌袋一周开口,划口需用力,将菌段表皮划透。菌段底部需沿外径以内2~3cm划圆形口,并去掉圆形塑料,将菌段底部与河沙接触,利于水分吸收,菌段需埋入沙中4~5cm。开口后棚内沙地需保持湿润,但不可喷大水,5d之后割口处菌丝愈合,即可喷大水保持湿度在90%以上,温度控制在25~35℃之间。开口后20~30d出现桑黄子实体原基,当年子实体可生长至2~3cm宽。
下地当年秋季,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桑黄逐渐停止生长,此时可撤去遮阴棚的棚膜和遮阴网,将桑黄菌段移至林下。林相选择以天然次生林,即阔叶混交林、杨桦林为宜,郁闭度在0.8左右。林下无需任何抚育,保持原有灌木和草本,依据地形地势摆放,让出有林窗或阳光直射的位置。摆放菌段时注意将地标枯枝落叶去除,将菌段底部与土壤直接接触,利于水分吸收,然后将枯枝落叶覆盖在菌段周围,利于保湿。林下菌段在次年的雨季(6月末—7月初)开始恢复生长,9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。第2年桑黄可生长至5~6cm宽,第3年可生长至7~9cm宽。
若没有合适林型,菌段桑黄可在遮阴棚内继续培养,一般培养2~3a,每年秋季(9月末—10月上旬)需将遮阴棚的遮阴网和塑料膜去掉,防止大雪压倒遮阴棚,次年4月初将塑料膜和遮阴网重新覆盖。撤掉的遮阴网可直接覆盖在桑黄菌段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