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适宜温度下,通常25~35d菌丝即长满菌袋。几天后,菌袋表面菌丝开始分泌黄水,紧接着菌袋表面开始出现小的原基,这时就应把菌袋搬进菇房或室外出菇场进行出菇管理。
(1)菇房:
栽培平菇的菇房具有多样性,它是可供生产食用菌子实体的建筑物,如地上菇房(空房屋、地上大棚等)、地下菇房(地窖、防空洞等)、半地卜菇房(半地下菇棚、地沟等)。地上菇房有利于通风透光,但不宜过大,否则管理不便(通风换气不均匀,不利于保湿,温、湿度不好控制)。也不宜过小,否则利用率太低,成本太高。地下菇房冬暖夏凉,便于保湿保温,便于周年生产,但通风条件差,易发生病虫害。半地下菇房最为理想,既能保温保湿,又能克服地下菇房通风不良的毛病。
栽培平菇最好的菇房是半地下塑料大棚。半地下菇棚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,保温、保湿效果好,便于栽培管理,更适合平菇的生长发育,因此,产量高、投资回报率高,经济效益十分显著。它的建造方法是:挖0.8~1m深,然后在四周打1m高的土墙,土墙的厚度多为0.6~O.8cm。大棚宽度多为3~3.5 m,长度多为20m左右。然后用大拇指粗的竹竿,每隔1m搭成拱形。为了增加力度,拱形之间再用竹竿固定,下面再用两根较粗的竹竿顶住,两顶竿之间的距离为0.8m,上面盖上塑料大棚膜和草帘。大棚膜如果用无滴膜效果更佳,投资更合理,该膜可用2年。挖土时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,太浅不利于冬天保湿保温,太深通风换气不良,容易长畸形菇和发生病虫害。按照这种方法建造的菇棚,每建一个投资不到1000元,却能投入2t原料。
(2)出菇期间的管理
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:
① 温度控制
一般情况下菌丝长满后应给予低于20℃的温度和尽量大的温差,有利于刺激原基的形成。平菇子实体发育期间的温度会影响菌蕾生长的快慢,影响到菌盖的颜色。如佛罗里达、杂17等为白色中温型品种,在20℃以上出菇,菌盖为白色,在15℃以下低温,菌盖色泽变为黄褐色。通常情况下,温度越低,子实体生长越慢,但菌盖肥厚,菌盖色泽越深,品质也越优。温度高时子实体生长快,色泽浅、肉薄、疏松、柄长、易破碎、品质差。
② 湿度的管理
在出菇阶段,每天注意水分管理,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90%~95%,用喷雾器对菌袋、空间和地面喷水。气温高或空气干燥时,可向地面泼水,增加空气中的湿度,保持地面湿润。
③ 通风换气
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时耗氧量大,对二氧化碳浓度敏感,当室内通风不良时,易造成菌盖小、柄长的畸形菇。在菇房通风换气时,也不要通风过于剧烈,以免吹干菇蕾。
④ 光照控制
在子实体生长期问,也同样要注意光照,栽培场(室)太暗:形成的菇蕾易发育成树枝状的畸形菇,同时也影响菌盖的色泽,所以栽培场所要有适当的散射光。